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 2018-05-05 22:52:00
立了中國同盟會。(意義:大大推進了全國
的資產(chǎn)階級民主革命運動。)
、谖洳鹆x—1911年10月10日,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
發(fā)動起義,占領楚望臺軍械所,到11日,
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,史稱“辛亥革命”。
③中華民國成立—1912年1月1日,孫中山在南京宣誓
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(tǒng),宣告中華民
國正式成立,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。
④結(jié)束—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,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(tǒng)治。
。8)歷史意義:成功:推翻了清朝的統(tǒng)治,結(jié)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
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。
失。焊锩麑嵄辉绖P竊取,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
建社會的性質(zhì),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。
10、新文化運動(1915年—20世紀20年代)
。1)領導階級:激進民主主義者(2)學習對象:西方先進思想、文化
(3)代表人物:陳獨秀、李大釗、胡適、魯迅(4)性質(zhì):思想解放運動
。5)旗幟:“民主”和“科學”(6)宣傳陣地:《新青年》
。7)主要內(nèi)容:前期—“四提倡”、“四反對”
提倡民主,反對獨裁專制;提倡科學,反對迷信盲從。
提倡新道德,反對舊道德,提倡新文學,反對舊文學。
后期—宣傳馬克思主義,1918年,李大釗發(fā)表《庶民的勝利》和《布
爾會維主義的勝利》,頌揚十月革命,同年底,李大釗又在北京
創(chuàng)辦了《每周評論》。
。8)意義:①啟發(fā)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,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。
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
。9)局限性: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