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(wǎng)編輯 2025-04-18 21:18:44
篇目5:《夜雨寄北》
作者簡介
李商隱,晚唐著名詩人,字義山,號玉溪(谿)生,又號樊南生。他擅長詩歌寫作,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,和杜牧合稱“小李杜”,與溫庭筠合稱為“溫李”。其詩構思新奇,風格秾麗,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,優(yōu)美動人,廣為傳誦。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,難于索解,至有“詩家總愛西昆好,獨恨無人作鄭箋”之說。
主題思想
這首詩既寫出巴山傾聽秋雨的寂寥之苦,又想象來日相聚之時的幸福快樂,抒發(fā)了詩人羈旅他鄉(xiāng)對團聚的期盼之情。
重點賞析
1.賞析“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一句的妙處。
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像。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(tài):一個是“動態(tài)”,一個是語態(tài)“卻話”。“共剪西窗燭”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一幅良宵美景圖。一個“共”字極寫親昵之情態(tài)。而“何當”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,推向了虛處。
2.“巴山夜雨”兩次出現(xiàn)的作用。
不僅是在聲韻上回環(huán)和諧,朗朗上口,在表達上更有極強的表現(xiàn)力。
第一個“巴山夜雨”表現(xiàn)的是眼前對現(xiàn)實愁苦的感受;
第二個“巴山夜雨”表現(xiàn)的是他日對此時此地此景的回味。重復的作用是突出思親念舊,寂寞凄涼的感情,將現(xiàn)在和將來自己和親友巴蜀和北方(長安)聯(lián)結起來。
【例題剖析】閱讀下面詩歌,完成下面小題。
夜雨寄北
李商隱
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1.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)
A.詩的前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(huán)境的抒寫,闡發(fā)了作者對妻子深深地思念。
B.“漲”字富有動感,既寫出了夜雨注滿秋池之景,又流露出了不得歸之苦。
C.詩的最后兩句是實寫,描寫了詩人終于回到家鄉(xiāng)和妻子秉燭夜談的場景。
D.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,即興寫來,道出詩人的情感在剎那間的曲折變化。
2.詩中兩次提及“巴山夜雨”有什么妙處?
【答案】1.C2.第一個“巴山夜雨”是寫實,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調(diào);第二個“巴山夜雨”是寫虛,是想象與妻子團圓,突出重逢的溫馨和愉悅。兩相對比,更加襯托出第一個前者孤身一人的凄清寂寞。同時兩個“巴山夜雨”也構成了回環(huán)往復之妙。
【解析】1.本題考查詩歌內(nèi)容理解。
C.有誤,“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,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。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,只有寄托在將來,是虛寫;
故選C。
2.本題考查詩歌賞析。賞析兩個“巴山夜雨”的關鍵在于從情與景,虛與實的角度展開。
“巴山夜雨漲秋池”說的是雨水把秋池漲滿了,這個“巴山夜雨”是眼前的夜雨,是實景;“卻話巴山夜雨時”是作者想像中與妻子團聚后在一起談話聊天的內(nèi)容。這一個“巴山夜雨”是設想將來與親人見面暢談時回味的夜雨,這是虛寫,是作者想象中的畫面,“巴山夜雨”在詩中重復出現(xiàn),表現(xiàn)出時空的交替,增添了思念纏綿的意味。兩相對比,更加襯托出第一個前者孤身一人的凄清寂寞,同時兩個“巴山夜雨”也構成了回環(huán)往復之妙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